產(chǎn)地分布:
產(chǎn)我國西藏東部、四川西部、青海及甘肅的東南部。
形態(tài)特征:
直立灌木,高30厘米至2米。小枝多節(jié),呈珠串狀,暗紫紅色,或有白粉,無毛。芽卵形,微三棱狀,褐紅色。葉革質(zhì),形狀多變化,橢圓形、倒卵形或廣橢圓形,長2-3.4厘米,寬1-1.6厘米,基部楔形至圓形,先端急尖至圓形,兩面有柔毛或近無毛,上面綠色,下面淺綠色,全緣;葉柄1-2毫米,開花時(shí)葉小,僅達(dá)1厘米長,橢圓形或卵形,兩面有毛,或近無毛?;ㄐ驒E圓形至長圓狀橢圓形,長1厘米左右,無?;蛴卸坦?,基部無小葉或有1-2小葉;雄蕊2,花絲基部有柔毛,長約3毫米;苞片橢圓形或倒卵形,先端圓截形,長約為花絲一半,褐色或褐紫色,外面有柔毛或內(nèi)面無毛,常有短緣毛;腺體2,背腺有時(shí)分裂;子房狹卵形或卵形,有密柔毛,比苞片長近一倍,花柱短,柱頭4裂;苞片同雄花;有背腺和腹腺(腺體偶有分裂的),稀背腺缺。蒴果卵狀圓錐形,長3.2毫米,有柔毛,無柄或有短柄。
生長習(xí)性:
生于海拔4000-4800米的山坡及水溝邊或林中,常形成高山柳灌叢的建群種。
繁殖培育:
園林用途:
病蟲害防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