產(chǎn)地分布:
產(chǎn)我國西藏東部。
形態(tài)特征:
灌木或小喬木,高2-6米。嫩枝有短柔毛,后無毛,黑褐色。芽卵形,褐色。葉長圓狀橢圓形至寬橢圓形,長3-8厘米,寬1-3.5厘米,先端急尖或短漸尖,基部楔形至圓形,上面亮綠色,下面蒼白色或具白粉,葉脈7-14對,幼葉兩面被淡黃色絨毛,上面更密,后來逐漸脫落,全緣;葉柄長約1厘米;托葉小,歪卵形,邊緣有腺齒?;ㄅc葉同時開放,花序軸有毛;雄花序有短?;驘o梗,具1-2個小葉,長2-4(5)厘米,粗約7毫米;雄蕊2,離生,花絲長2.3-3.5毫米,在中上部有長柔毛,花藥黃色或在花序上部的為紅色;苞片長圓狀橢圓形,上部褐色,兩面有毛或無毛,邊緣多少有緣毛;腺體2,腹生和背生,長約為苞片的1/3,腹腺圓柱形或卵形,先端截形,有時淺裂,背腺圓柱形,比腹腺稍短;雌花序2-3厘米長,4-6毫米粗,有花序梗,具2-4小葉;子房卵形,無柄或有短柄,無毛或腹面基部有短柔毛,花柱明顯,2淺裂,柱頭粗,2淺裂;苞片同雄花;腹腺1,卵形或短圓柱形。蒴果長約5毫米。花期4月中下旬-5月,果期6月上、中旬。 腹毛柳(原變種)
與原變種的主要區(qū)別在于:子房除腹部有毛外,在背、腹縫線上也被疏柔毛?;ㄆ?月下旬,果期6月中、下旬。
生長習(xí)性:
生于海拔3600-3950米的河邊及濕潤的云杉林中。模式標(biāo)本采自向達(dá)。
繁殖培育:
園林用途:
病蟲害防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