產地分布:
產自中國四川、云南、貴州、甘肅。
形態(tài)特征:
落葉或半常綠灌木,高達1-3米,枝條開展密集;小枝細弱,圓柱形,微彎曲,幼時密被灰白色柔毛,逐漸脫落無毛,紅褐色或紫褐色,多年生枝條黑褐色;冬芽小,扁三角卵形,先端急尖,紫褐色,近于無毛。奇數(shù)羽狀復葉,具小葉片7-15對,連葉柄長2-4.5厘米,幼時外被絨毛,老時減少;小葉片對生,相距2-4毫米,橢圓形、橢圓長圓形或倒卵狀長圓形,長5-10毫米,寬2-4毫米,先端急尖或突尖,基部寬楔形或近圓形,全緣,上下兩面疏生柔毛,下面較密,小葉柄極短或近于無柄;葉軸上有窄葉翼,葉柄長3-5毫米,被柔毛;托葉膜質,披針形,有柔毛,早落。頂生傘房花序,有花3-5朵,直徑2-3厘米;總花梗和花梗均密被灰白色柔毛,花梗長3-8毫米;苞片膜質,線狀披針形,被柔毛,早落;花直徑約1厘米;萼筒鐘狀,長約3毫米,外面近于無毛或有散生柔毛;萼片卵狀披針形,先端急尖,全緣,與萼筒近等長,外面有柔毛,內面幾無毛;花瓣長圓形,長5-7毫米,寬3-4毫米,白色;雄蕊20,比花瓣稍短;花柱5,基部被長柔毛,柱頭頭狀,比雄蕊稍短。果實卵形或近球形,直徑6-8毫米,藍黑色,具宿存反折萼片;小核5,骨質,褐色,橢圓形,三稜,表面粗糙。花期4-5月,果期7月。
生長習性:
生山坡灌木叢中或田邊路旁向陽干燥地,海拔1500-3000米。模式標本采自云南蒙自。
繁殖培育:
播種繁殖。
園林用途:
枝茂葉細,花多果繁,有較高觀賞價值,宜作綠籬或巖石園中叢植。
病蟲害防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