產(chǎn)地分布:
國內(nèi)分布:云南西北部,瀾滄江與怒江分水嶺
形態(tài)特征:
低矮草本,高僅6-7厘米,干時變黑。根莖短或稍稍伸長,可達15毫米,節(jié)上有時有宿存鱗片,下部發(fā)出多條略作紡錘形的支根,或幾無根莖,而根為主根狀而有須根。莖一般多條,彎曲上升或基部強烈傾臥,細弱,有細毛或幾光滑,無葉或僅有葉1對,在極小的植株中莖長僅5毫米而連花僅高15毫米。葉多基生成叢,有長柄,柄長達2厘米,一般較短,扁平,無毛;葉片卵狀橢圓形至卵狀長圓形,長1-3厘米,寬達8毫米,羽狀全裂,裂片常不相對,每邊2-5枚,卵形至圓形,本身亦有小裂及缺刻狀重鋸齒,近基1對較疏遠,基部楔形有小柄,兩面無毛,莖葉較小而柄亦較短。花序短總狀而成頭狀,苞片對生,葉狀有柄,亞圓形,徑4-6毫米,下部者羽裂,上部者3裂;萼圓筒形,長3-4毫米,基部稍有毛,膜質(zhì),脈幾乎不見,齒5枚,三角狀而狹,端作線形,幾相等;花冠玫瑰色,管約比萼長1倍,伸直, 盔直立部分前緣約高4 毫米,下方與管等粗,向上多少擴大,上端約以45°角膝屈向前上方成為舍有雄蕊的部分,寬達2毫米,長4.5-5毫米,在前緣轉(zhuǎn)角處有明顯的三角狀齒1對,合有雄蕊部分的前方突然細縮成喙,額高凸,喙長約3-3.5毫米,向前平伸,下唇寬過于長,無緣毛,寬約9毫米,長約6毫米,側(cè)裂斜倒卵形,中裂約開裂至下唇的一半,圓倒卵形,約與側(cè)裂等大;雄蕊著生于花管的中部,花絲2對均無毛;花柱稍稍伸出于喙端。蒴果未見。花期8月。
生長習(xí)性:
生于海拔3,700-4,200米的高山草坡上
繁殖培育:
園林用途:
病蟲害防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