產(chǎn)地分布:
產(chǎn)云南西部至南部(碧江、蘭坪、瀘水、西雙版納)。生于林中樹上或巖石上,海 拔1200--2000米。尼泊爾、錫金、印度東北部、緬甸、老撾、泰國也有分布。模式標 本采自印度東北部。
形態(tài)特征:
根狀莖稍堅硬,粗5--6毫米,具較短節(jié)間,密被革質(zhì)鱗片狀鞘。假鱗莖彼此相距 2.5--4厘米,狹卵狀長圓形,長2.2—3.7厘米,粗1—1.2厘米,干后略有光澤,頂端 生2枚葉,基部具數(shù)枚鞘。葉長圓狀披針形或近長圓形,長8—13厘米,寬1.6--2.1 厘米,先端漸尖;葉柄長2--2.5厘米。花葶從已長成的假鱗莖頂端兩葉中央發(fā)出,與葉近等長(果期延長),在花序基部下方、花序軸頂端以及有時在花序軸中部(由于連 年發(fā)出新花序)均具多枚二列套疊的革質(zhì)穎片;總狀花序通常具4--6朵花;花序軸的 下部常稍粗厚;花苞片長約1.2厘米,在花開放后脫落;花梗和子房長8—10毫米;花 綠色或黃綠色,較小;直徑約1厘米;中萼片長圓形,長6--7毫米,寬約2.8毫米, 先端鈍,具3脈;側(cè)萼片卵狀長圓形,大小與中萼片相近;花瓣線形,向基部略變狹, 長5--6毫米,寬約0.6毫米,具1脈;唇瓣近卵形,長6—7毫米,寬約5毫米,3裂, 基部凹陷成淺囊狀;側(cè)裂片卵形,直立;中裂片近橢圓形,長約4毫米,寬約3毫米, 先端微凹,邊緣皺波狀,有時有2條不明顯的縱脊;唇盤上無褶片或脊;蕊柱近直立, 長約5毫米,近棒狀,兩側(cè)邊緣近無翅,僅頂端圍以狹翅并有不規(guī)則缺刻。蒴果長圓 形,長1.2—1.4厘米,粗5—6毫米。 花期6月,果期不詳。
生長習性:
繁殖培育:
園林用途:
病蟲害防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