產(chǎn)地分布:
廣東、廣西、湖南、湖北、四川、貴州、云南及甘肅南部均有分布。
形態(tài)特征:
攀援灌木,幼枝被短柔毛,老枝圓柱形,暗褐色,近無毛。葉闊卵形,紙質(zhì),長約5—10厘米,寬約4—6.5厘米,先端銳尖或驟漸尖,基部心形,上面疏被下面密被短柔毛,掌狀脈5,基出,上面稍突出,下面突出,側(cè)脈1—2對;葉柄腹面具槽,稍扁,長2—2.5厘米?;ǖ{(lán)色或紫色,較密集,2—3朵簇生組成單1的總狀花序,有時(shí)長約30厘米;無苞片,花柄較花短,長約5—6毫米,密被污黃色絨毛,先端具2—3小苞片,卵形,銳尖,長3毫米;萼片被污黃色絨毛,極不相等,兩個(gè)較大的長圓形,鈍,3個(gè)較短,卵狀漸尖;花冠寬漏斗形,長1.5—2厘米,張開時(shí)寬達(dá)2.5厘米,管短,長約8毫米,外面被短柔毛;雄蕊近等長,無毛,較花冠短,著生于管中部以下;花絲絲狀,花藥箭形;子房中部以上被疏柔毛,1室,4胚珠;花柱下半部被疏柔毛,柱頭頭狀。蒴果球形,成熟時(shí)兩個(gè)萼片極增大,長圓形,長約6.5-7厘米,寬1.2—1.5厘米,先端圓形,基部稍縊縮,兩面疏被短柔毛,具5條明顯平行縱貫的脈,3個(gè)較小的近等長,先端近銳尖,被短疏柔毛,微具小齒;種子1,黃褐色,壓扁,不規(guī)則圓形。
生長習(xí)性:
生于海拔1160—2200米石灰山上。
繁殖培育:
園林用途:
病蟲害防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