產(chǎn)地分布:
產(chǎn)于我國臺灣省,生于北部及東部海拔200--800米山坡樹林下或竹林內(nèi)。本種標(biāo)本未見,上面描述系摘自《臺灣蘭科植物》(1977)和《臺灣蘭科植物彩色圖志》(1996)。
形態(tài)特征:
植株高5--9厘米。根狀莖匍匐,肉質(zhì),具節(jié),呈蓮藕狀,紫褐色。莖直立,肉質(zhì),帶褐色,無毛,具3--4枚葉。葉片卵形至卵狀圓形,長2--3厘米,寬1--2厘米,先端急尖,基部圓形或略成心形,無毛,上面呈有光澤的暗灰綠色,背面帶紅色;葉柄長7---9毫米,基部略擴大成抱莖的鞘。花莖頂生,長4--7厘米,直立,被毛;總狀花序具5---9朵花,長1—1.5厘米;花苞片卵形,凹陷,長7--9毫米,先端漸尖,常較子房稍長;子房圓柱狀紡錘形,被毛,具花梗,連花梗長5—8毫米。花多向一側(cè)開放,小;萼片白色略帶紅褐色,背面被疏的毛,長4.5--5毫米,下部的2/3處合生成筒狀,蕚筒展平時寬2.1--2.7毫米,上部1/33裂,裂片三角形;花瓣白色,斜長圓形至倒披針形,長4--4.5毫米,寬0.7--2毫米,先端鈍,具1脈,與中萼片緊貼;唇瓣白色,呈T字形,長6--7毫米,基部稍凹陷呈淺囊狀,囊內(nèi)兩側(cè)各具1枚叉狀2裂的柱狀的腁胝體,中部具爪,爪部長3--4毫米,爪的先端突然擴大成2裂片,裂片近四方形,長2--2.5毫米,其前部邊緣具不規(guī)則的齒,上面有毛,在裂片基部具1對綠色或灰色的斑點;蕊柱短,具2枚長臂狀附屬物,附屬物與蕊喙先端的2裂片等長且貼近;花粉團(tuán)共具1個狹長的粘盤;蕊喙直立,深2裂呈叉狀;柱頭2,位于蕊喙基部兩側(cè)。花期1--2月。
生長習(xí)性:
繁殖培育:
園林用途:
病蟲害防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