產(chǎn)地分布:
產(chǎn)湖南、廣東、廣西,尤以廣西較多,自然生長于廣西中、北部針葉林或闊葉林中,其他地區(qū)均為引種栽培。
形態(tài)特征:
竿高8—16米,粗4—10厘米,體高聳而挺立,幼竿密被短柔毛,籜環(huán)上下方均有白粉,老竿黃綠色或黃色;中、下部節(jié)間長度均勻,一般長約35厘米,壁厚約4毫米,竿環(huán)在分枝以下不明顯隆起,低于籜環(huán)。籜鞘背面褐紫色,疏生深褐色小斑點及少數(shù)條紋,被刺毛;籜耳不明顯,但具紫色長鞘口繼毛;籜舌紫紅色,截形乃至拱形,邊緣密生長為1-2厘米的長纖毛;籜片長披針形至帶狀,外翻,皺曲,綠紫色,但邊緣為淡黃色。末級小枝具l—4葉;鞘口燧毛發(fā)達;葉舌明顯突出,邊緣具長纖毛;葉片帶狀披針形,長10—15厘米,寬0.8-1.5厘米,兩面疏生柔毛。花枝呈穗狀,長可達10厘米,基部有4—6片逐漸增大的鱗片狀苞片;佛焰苞4—7片,無毛,常有1或2根鞘口燧毛,縮小葉卵狀披針形至錐狀;每片佛焰苞內(nèi)生有2或3枚假小穗。小穗含2或3朵小花;小穗軸節(jié)間有毛;穎1片,疏生短柔毛;外稃長2—2.5厘米,被細刺毛;內(nèi)稃明顯短于其外稃,背面中、上部有細刺毛;鱗被長橢圓狀菱形,長約4毫米,被微毛;花藥長7—8毫米;柱頭僅見到2枚,羽毛狀。筍期4月,花期4—5月。
生長習性:
繁殖培育:
園林用途:
病蟲害防治